邓香莲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素养在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出版业在文化传播、社会引领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将思想政治素养与出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升他们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管理中的责任意识与执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一章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出版企业在文化传播与社会责任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在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案例分析与研究中,将思想政治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其政治觉悟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法
每章设置产业案例分析环节,结合实际出版企业的经典案例,如数字化转型、社会效益出版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管理理论的运用。
2.问题导向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管理中的难点和瓶颈,通过分析与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思维水平。
3.参与式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出版企业的管理案例进行研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以小组形式分享成果,帮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深化对主流价值观和管理理念的理解。
4.实践模拟法
设置模拟出版企业管理情境,让学生扮演管理者,解决实际运营中的问题,培养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1.出版管理体制
教学内容:梳理出版管理体制的框架和要点,分析我国出版管理体制的特点与优越性,强调文化政策与行业规范对出版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案例分析:分析上海市通过地方立法解决数字出版机构身份合法性问题的先行试点经验,探讨政策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管理
教学内容:解析社会效益管理的抓手与策略,如内容的三审制、社会评价体系、新媒体传播优质内容的应用等。
案例分析:结合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图书”“优秀出版人”的评选制度,探讨如何通过示范引领提升出版行业的社会效益意识。
3.出版企业战略管理
教学内容:涵盖出版市场发展战略、品牌战略和服务战略等核心内容,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筹发展。
案例分析:必威东盟体育平台出版社通过“一课一练”版权输出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海外版权输出,分析出版企业在国际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4.出版企业组织管理
教学内容:讲解出版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探讨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对适应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结合中宣部编制下的出版企业发展最新动态,探讨如何在政策引导下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能。
5.出版企业质量管理
教学内容:解析出版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与出版物质量评价体系,强调对内容质量的严格把控。
案例分析:《咬文嚼字》的质量管理实践,从选题到成品出版,深刻体现出版企业对文化质量的追求与责任担当。
6.出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内容:解析出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实施策略,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案例分析:《康复》杂志的“以人为本”策略和接力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探讨如何通过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7.出版企业数字化运营
教学内容:阐释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的业务创新和数字化运营模式,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出版行业发展方向。
案例分析:分析出版企业新媒体传播体系的测评实践,探讨数字化运营对提升企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
1.思想素养的体现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研究中能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展现较高的思想素养与社会责任意识。
大部分学生通过对出版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刻理解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性,能够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2.课程论文的完成
每位学生提交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论文中,既体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展示了在思想素养方面的提升。学生能够从实际案例出发,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出版企业管理中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3.总体评价
学生反馈积极,大部分能够通过课程内容加深对出版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解,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论文和课堂讨论的展示,学生的理论水平、思辨能力和思想觉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下是优化后的 教学反思:
六、教学反思
在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在政治思想素养的表现上还存在不足,未能在案例分析和研究中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个别同学对于课程主题教育的认知和理解较为浅显,需要更科学的引导与深度挖掘。
对策
1.强化主题教育的针对性
在后续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围绕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认知水平,强化思政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多样化的案例选择和讨论环节,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学习的关系。
2.加强思想引导与反馈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通过课堂讨论、课后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逐步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
3.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出版行业案例,结合当代社会热点问题,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政兴趣。通过实地调研或模拟实践,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思政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