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洋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出版产业国际化的复杂形势,掌握国家支持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内容。
2.熟悉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国际化的历史脉络及取得的系列重要成就,认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与推动因素。
3.掌握数字出版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空间性缺陷表现,并能够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战略优化建议。
4.认清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脉络及取得的系列成就,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发展建议。
2.育人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在新时代的实践意义,深刻认识文化自信对建设出版强国的重要性。
3.问题重点:探讨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与政府资助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空间性缺陷表现及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
1.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内涵及其对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深远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问题。重点案例包括:
龙源期刊网:探索其海外发展路径与模式,分析成功经验和改进方向。
同方知网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现代汉语词典》数字版:研究其在海外市场折戟的原因,探讨如何优化国际化策略。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剖析其原创漫画输出过程,展示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潜力。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解读其拓展东盟市场的具体实践,评估区域化市场战略的成效。
2.翻转课堂式教学
课前准备:提供视频讲义资料和在线辅导资源,实现知识的初步传递。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习困难进行实时辅导和讲解。
学生讨论:以小组形式交流案例中的经验与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吸收。
参考资源:大夏学堂课程链接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https://elearning.ecnu.edu.cn/webapps/blackboard/execute/modulepage/view?course_id=_5154_1&cmp_tab_id=_17253_1&editMode=true&mode=cpview
3.混合式教学
线上学习:学生通过大夏学堂获取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熟悉数字出版产业的基础知识与案例内容。
线下课堂:通过教师提问与学生参与讨论活动,巩固线上学习成果,并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评估检验:结合过程性评估和在线测试,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知识的吸收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前期分析
分析学生在先导课程中对数字出版产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知识盲点。
确认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战略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厘清其与相关知识模块的逻辑关系。
完成知识点的筛选与整理,明确课程知识的逻辑主线。
2.教学资源选择
收集和整理与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相关的典型案例,如龙源期刊网、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
制作适用于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的授课资源,包括视频讲义、案例分析材料以及在线测评题库。
提供相关拓展阅读材料,增强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3.目标制定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包括知识传递、案例分析能力培养以及思政价值观引导。
制定知识点任务分解计划,设计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活动和学习产出要求。
4.教学实施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知识点与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
导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数字出版“走出去”必要性的思考。
案例讲解:结合龙源期刊网等案例,深入分析数字出版产业的国际化实践与问题。
小组讨论:围绕“如何优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国际化路径”展开分组讨论,形成汇报内容。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汇报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从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角度看待数字出版的国际化意义。
课后延展: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短文或案例分析报告,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五、分析与评价
线上评价:通过在线测试和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反馈,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线下评价:结合课堂参与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以及案例分析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反馈:整合线上线下评价结果,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并给予学生详细的成绩评定与改进建议。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知识点反思
1.理论与政策教育的融合
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是当前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导论》课程中以政策为核心的内容,不仅是理论学习的重点,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核心思想强调新闻出版活动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的结合。因此,围绕国家政策、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是实现思政目标的重要途径。未来教学中需加强对政策文件的解读深度,将“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策背后的思想逻辑和实践意义。
2.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入
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使命。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这一战略的重要性,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一战略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案例讲解,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文化传播的力量,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数字出版内容的需求增加,以及数字出版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实践成效。
3.人才培养的责任
当前数字出版行业需要兼具技术能力与文化自信的人才。《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数字出版“走出去”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协同目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出版行业发展路径的兴趣,并通过技能训练和理论梳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行为反思
1.教学内容的贴近性
在教学中,基于学生需求和专业背景的内容设计,显著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例如,通过龙源期刊网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案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使学生能够从专业视角理解数字出版“走出去”的模式与成效。但需要进一步平衡理论解读与实践案例之间的比例,确保学术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有机结合。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采用混合式教学形式,将线上资源与线下互动相结合,是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线上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框架,线下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信息单向传递的弊端,但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例如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更复杂的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
3.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
教学过程中记录的学生观点反映了其对数字出版产业的高度关注。例如,一些学生提出的“数字出版的品牌化如何在国际市场形成竞争力”这一问题,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暴露出教学中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政策文件的兴趣不足,对案例分析的思考深度有待提高。因此,未来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设计,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后续改进方向
1.丰富教学资源
引入更多的国际化案例和一线从业者经验分享,增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在全球视野下理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
2.优化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的论文考核,可增加基于问题解决的团队项目,要求学生针对一个特定的“走出去”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汇报展示其成果。
3.持续教学反思
每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自评等多种方式反思教学过程,总结亮点,寻找不足,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