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 | 《中国戏曲经典选读》徐坤

发布时间:2024-12-02浏览次数:10

《中国戏曲经典选读》

徐坤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学习和研读传统文学艺术经典,引导学生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在戏曲艺术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品德与思想情操。

2.知识目标

在研读经典戏曲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认识和体会孝道、忠义、仁爱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献理解能力和理论思维水平。

3.文化传播目标

国内传播:引导学生在阅读古代戏曲经典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进行影视化改编与再创作,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让戏曲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国际传播:鼓励学生以国际化视野思考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播路径,探索通过活动策划、文化交流等方式推动戏曲艺术的世界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讲授传统戏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戏曲案头文本和戏曲表演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通过深度解读戏曲经典文本,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2.教学难点

如何将知识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有机结合,通过文献解读、理论分析和表演实践,引导学生既掌握戏曲知识与技能,又能够从中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与价值观的引领。

如何在教学中平衡传统与现代,让学生在学习戏曲经典的同时,能够主动思考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传播路径,真正做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情景教学法

引入现场表演、专题讲座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文化魅力。通过了解老一辈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朴素文化情怀,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感性认知与认同感,由外而内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启发式教学法

结合戏曲史和经典作品,启发学生从知识与思想的联系中深入思考。例如,通过分析经典作品背后的文化成因、价值取向与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探讨戏曲现象中的文化意蕴与时代意义,培养其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性视角。

3.自主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推荐必读文献、布置读书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精神。学生需结合阅读内容撰写读书报告或心得,将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强化学习动力,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戏曲文化的深度学习。

4.多维度互动教学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围绕戏曲经典文本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进行交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互动深化理解。此外,通过小组演绎经典桥段的实践活动,结合表演与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四、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引言:课程导入

1.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介绍课程大纲、考核内容与参考书目,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我与戏曲”主题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戏曲艺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2.中国古代戏曲的发生溯源

讲解中国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元杂剧的基本体制。

课程思政要点:通过讨论“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哪些重要的文化身份标识”,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在全球化语境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一章 白朴《墙头马上》

1.《墙头马上》文本解读与悲剧性分析。

2.影视片段观摩与讨论“大团圆结局的意义”。

3.课程思政要点:剖析中国艺术思维的民族化模式,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影视艺术中的延续性与创新性。


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

1.解读《西厢记》文本与西厢故事的历史演变。

2.观摩影视片段与黄梅戏相关表演。

3.课程思政要点:通过《西厢记》生动的语辞表达,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修辞之美,提升语言感知力与文学敏锐度,增强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热爱。


第三章 纪君祥《赵氏孤儿》

1.解读《赵氏孤儿》的故事源流与儒家伦理思想。

2.影视片段观摩与“古典戏曲如何改编”的讨论。

3.课程思政要点:从文本探讨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理解牺牲与殉难的美学与道德意义,同时反思古今对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认同的差异,引导学生从更高层面理解家国情怀。


第四章 高明《琵琶记》

1.解读《琵琶记》的文本与“孝道”思想。

2.影视片段观摩与讨论“孝道理念的现代价值”。

3.课程思政要点:通过对“孝道”思想的剖析,引导学生反思传统孝道理念在当代社会伦理中的作用与表现形式,增强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第五章 汤显祖《牡丹亭》

1.解读《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与传播情况。

2.观摩青春版《牡丹亭》的影像片段并进行对比分析。

3.课程思政要点:启发学生思考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在当代复苏与创新,并探讨其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播意识。


第六章 孔尚任《桃花扇》的悲剧性

1.解读《桃花扇》作为历史剧的艺术特色与悲剧性内涵。

2.课程思政要点:通过“忠君爱国”思想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在当代国际化语境中的重要性,思考如何以新时代的方式践行爱国精神。


第七章 京剧现代戏

1.剖析戏曲内外的历史语境,介绍京剧现代戏的特征与发展。

2.课程思政要点:讨论传统戏曲在传承与自新中的价值与挑战,鼓励学生思考年轻一代如何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课堂实践:校京剧社老师表演与分享

1.组织京剧社老师现场表演与知识分享。

2.课程思政要点:通过现场戏剧表演营造真实情境,将书本理论与感官体验结合,增强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情感认同,引导其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五、教学评价

1.基本评价

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课程的考核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和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表现出对戏曲文本的理解能力,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并参与分析。同时,学生能以理性、批判的态度撰写随堂小论文,展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分析能力。

2.拓展评价

在研读古代戏曲经典时,学生能自觉运用思想理论工具,深入分析作品的文本形式与内涵价值,并能结合民族自信的视角,客观地评价作品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学生能够从传播与发展的角度,对古代文学在当代的价值及其在国际语境中的推广进行具有创意的思考,展现出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理解力与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

1.平衡教学内容

在讲授戏曲经典时,应注重艺术鉴赏、理论批评与思想内涵建设三者之间的平衡,既不能过于偏重艺术形式而忽略思想深度,也不能仅强调思想内容而削弱艺术审美体验。只有在教学中兼顾这三方面,才能全面展现戏曲经典的价值与魅力。

2.循序渐进地传播思想

引导学生从传统走向当代,从书本延伸到现实,需要以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应以渗透与浸润为主,通过真实案例、深刻讨论和日常生活中的关联,引导学生自然接受传统文化与思想内涵的熏陶,避免生硬灌输和强行引导,以免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3.知识与思想的双重建构

本课程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戏曲经典的知识内容,还在于帮助其建构个人思想体系。通过传统戏曲的学习,学生既能深入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又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实践这些思想观念。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思想的有机衔接,并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角积极面对当代文化语境,是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思考和优化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