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五年构想和一年创作,由刘攀编剧、执导的作品话剧《费马大定理》,在一百位师大学生和十二位中小学生的演绎下,于2020年11月21日晚18点、22日下午13点30分连续两日在华东师大紫竹教育园区音乐厅落下帷幕。
费马大定理,又被称为“费马最后的猜想”,由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它断言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被提出后,经历多人猜想辩证,历经三百多年,最终在1994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此次话剧由必威东盟体育平台数学科学学院,具体情况是由“非常数学”、“物镜天哲工作室”两个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首届数学话剧创办于2012年,演出局限在了必威东盟体育平台大学生活动中心,也没有专业的设备,比较简陋。2012年至今话剧规模在不断变大,在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大学的数学文化节开幕式、吴泾镇和平大院等地都进行过演出,形式变得愈加丰富,受众范围更加广泛。
话剧筹备仅三个月,演员克服困难打磨话剧细节
本次话剧经历了三个月的动员与筹备,前期招募在“数学文化传播”以及“数学文化”的课堂上在全校范围里进行了选拔与推荐,共有112名学生参与话剧表演展示。在演出两周前,主演由于学业压力太大、话剧台词太多,向总导演李艳提出了退出此次演出的请求。李艳立刻跟演员沟通,了解演员想退出的原因,最终用三种方式解决了问题——首先是将台词隐藏在道具上,防止演员忘词;其次是寻找了一位数学话剧经验丰富的同学来帮主演分担两场演出;最后鼓励演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熟悉台词,给予信心。李艳告诉记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是希望所有演员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演出,如果遇到不可抗的原因,如考试、生病住院等,剧组肯定会尊重演员的选择,同时也会找具有丰富经验与能力的同学来救场,替换角色。”
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在有限时间内可以排练,因此利用每周三晚的课堂的时间。2020年11月11日晚上18点,记者探班剧组,走在楼梯间就已经听到了同学们的台词声,走近一看发现是三名身穿同类型学生服的演员站在楼梯口自行排练,19级数学的张晶瑞称:“现在导演在排另一幕的同学,为了不影响里面排练的同学,也想多练习自己的部分,因此我们选择到教室外面对戏。”此次排练共分为四个不同的排练教室,每个教室都有导演和副导负责相应的表演场次,导演的风格不同,每一幕的设计便各不相同。有的导演的戏偏向传统派,有的导演场次加盟了小朋友的表演部分,有的导演融合了音乐剧的方式,大家都在竭尽全力创作出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这已经是同学们第六次进行排练了,大部分同学已经在尝试脱稿对戏,为了将话剧呈现的更好,会在下课后留下来跟导演私下沟通,延长一点排练时间,对该剧的细节再进行调整和打磨。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谷宝盈称:“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戏的时候会有争论,争论的过程便是火花碰撞的过程,因此排练对手戏的时候特别有趣。”
连续两日登台演出,演员借舞台学习话剧定理
2020年11月21日中午12点记者抵达华东师大紫竹教育园区音乐厅观看彩排,幕后的工作人员在后台为台前演出做好准备工作,每一幕的演员都在舞台上进行走位、台词练习,参与演出的中小学生也陆续来到音乐厅准备彩排。11月21日晚18点05分、11月22日下午13点30分演出如期进行,在22日还采取了现场直播的方式,使更多观众能够观看到表演,当天累计观看超过7万人次,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次话剧共分为了十四个片段,以国际化的视野讲述数学故事,带大家走进了费马大定理背后的推理中,漫步到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科学的故事世界里。话剧的开场和收尾都是由主持人“柳形上”与简称为“F”的费马方程一同讲述费马大定理,饰演拉梅的蒋瑞表示:“台词部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但却恰到好处,我相信我们的演出可以给观众数学的高级感和参与感,不会让观众感到陌生。”饰演柯西的徐逸彬表示:“通过话剧的演出让我在平时学习中遇到各种数学家发现的定理时,不会去质疑他们,了解这个过程对我以后的学习有益。”回顾1847年恩斯特*库默尔写给刘维尔,数学家们借助库默尔理论以及一些奇妙的计算,将证明费马猜想的问题研究又推进了一步,饰演刘维尔的陈鸿涛表示:“最后的直播演出很顺利,自己的表现没有什么失误,大家也都发挥得很好,也为自己的数学话剧生涯画上了真正圆满的句号。”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的刘铉劼称:“通过观看话剧了解到了晦涩难懂的定理,其证明过程历经坎坷,如果怀尔斯没有邀请同伴印证自己的证明理论,恐怕证明的时间会推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在长达358年的时间里,一批又一批的数学家围绕这个谜团做了无数努力。欧拉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连续工作三天后一只眼失明;谷山、志村五郎缘于此定理架起了一座连接数学的两个领域——模型式与椭圆曲线之间的桥,由此点燃了怀尔斯的热情,童真时期的他便开始探寻数学的世界中的费马相关问题,青年时期与约翰*科茨教授进一步深入探讨,199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做了三次学术报告,在最后一次演讲结束时完成了证明。
“吾将上下而求索”,紧握传播数学文化的接力棒
话剧的编剧及指导老师刘攀表示,话剧的创作是基于英国的西蒙﹒辛格所写的《费马大定理(费马之谜)》,从中深度挖掘场面,而故事的展开是通过文献和参考书,故事真实,基本的事实不会改变。
话剧中的数学故事让大家离数学更“近”了一步,数学家并不是仅仅靠着天赋,他们的成功谈何容易?苏菲*热尔曼所处的法国时期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巴黎高等工艺学院拒绝了她的入学请求,所幸遇到了她的数学伯乐拉格朗日教授漫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在经历了十五年的研究之后,证明出了费马大定理中的“热尔曼定理”,话剧中是将数学家苏菲*热尔曼拆分为了感性的“热尔曼”和理性的“苏菲”,共同讲述来之不易的定理。曾参与铺设了巴黎第一批铁路的拉梅在1851年受聘为巴黎大学教授,在几何学、数论、微分方程、特殊函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剧中设计了一场数学沙龙,将他所研究的费马大定理分享给了其他数学家。研二应用数学的周林峰称:“数学话剧的形式非常丰富,数学化浓郁十足,后来还专程进行了二次回放,看完之后加深了自己对于数学的感触,探索数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持不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项事业。”
编剧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融入了数学家背后的故事以及数学的思想和故事,还运用到了专业的学科问题。由于原著很文艺化,故事比较散,在创作“秘密地计算”这一环节时,编剧寻找了1995年写怀尔斯的数学纪事的论文,这份有科学依据的论文是得到了整个数学界承认的,尽管论文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完全理解它,但是尝试去简短与之距离,反复阅读,收获颇多。演员们在遇到困难的数学定理时,在自己捉摸不透之际也会求助老师,共同探寻定理之谜。
数学话剧与其他话剧的不同之处便是采取片段式表演,经典话剧的演员不会超过十个人,而数学话剧的演员都是学生。课程的开设便是希望通过话剧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感,也能促进中小学的数学教育,让他们可以参考、模仿,为未来的数学案例、视频而打基础,传递数学文化,等时机成熟之际,成为一种理论,让更多人收益,肩负起传播数学文化传播的使命。
文 / 李舜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