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 时坤:喜欢,让我十年如一日

发布时间:2018-10-29浏览次数:831

为更好地激励吾辈不忘初心、奋发有为,ECNU传院青年将陆续推出“校友专访系列”文章,希望通过分享传院杰出校友的人生经验、逐梦故事,对在校学子的心态和成长略微有所启迪。


时坤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2006届广告学本科毕业生

现任SMG幻维数码创意设计事业群创意总监

代表作:羊年春晚形象片《家和万事兴》、中国共产党全球形象片《共产党在路上》、2018世界进口博览会宣传片、《这就是上海》系列城市宣传片等;《极限挑战》、《中国达人秀》、《中国梦之声》、《欢乐喜剧人》等大型真人秀整体品牌形象策划。


初见时坤,是在嘉定汽车博览公园内的一家爵士餐厅里,她一袭长裙,挺着大肚子,一见面就招呼着我们坐下点餐,随性、无拘束,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下周即将进入产房的准妈妈,而上周才刚刚结束长达半年的进博会宣传片拍摄工作,在她的脸上,我们看不到丝毫的倦怠感。

从高考时代的顺风顺水,到毕业后进入趋之若鹜的国企、全国最顶级的创意设计团队,给电视台做形象包装,给政府拍形象片,给最知名综艺做形象宣传,再到结婚、怀孕,你不免认为她是那种对人生有着明确规划的秩序女性。

实际上在时坤看来,与其费力地规划,倒不如多花点时间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再敞开胸怀去迎接未知,这样的人生反而更有意思。


任性出走,归来找到心之所向

“如果没有任性出走的那两年,待在现在的公司只会让我感到迷茫“

蒋勋说,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与大多数人应届生的求职轨迹一样,在幻维数码创意设计事业群实习了接近一年之后,虽然有过动摇,时坤仍然选择了留下来。然而令她不曾想到的是,进去以后,迎接自己的却是长达一年的压抑、迷茫,“身处全国顶级的设计团队,身边的每一位设计师都是当时国内顶级cg设计大牛,作为初级文案,也是当时部门唯一的文案,我满心崇拜,但你会发现这些人做的事情跟你没关系,他们懂的事情我既听不懂,我也不感兴趣。而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设计之外辅助性的元素。整整一年,没有人教我创意设计上的东西,比如说我要去写一个文案,我这句话写的好不好,没有人可以商量,你自己觉得好就是好,觉得不好就是不好”。

有人说,没有标准的创作是对创意人员的酷刑,对于初出茅庐的时坤亦是如此。在挣扎了大半年之后,她选择了离开。

在外辗转的这两年,时坤又在新媒体领域进行了尝试,游戏开发、产品策划,她试图找到各个岗位的差别,“比如说我在做产品策划的过程中一心想的是怎么样尽可能地优化整个流程,而不是像创意设计那样围绕一个核心概念,这两者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前者需要你非常细腻,可能说创造性也有,但是我觉得没那么大空间”。

在时坤看来,她不是那种非常有规划、有目的的人,但她深知,任何一个平台有优点,一定就会有缺点,试得太多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不过随着对传媒行业了解的深入,她至少得对自己擅长什么,或者说做什么不会感到痛苦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我没有具体的规划,但我非常坚定地知道我这一步一步要怎么走,每一个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尽管在现在看来,当年的离开有些许任性,可两年后当她再次归来,却发现当年的任性让自己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长。

谈及这两年的收获,时坤说,“最为重要的是看待事情的心态和角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之前会觉得孤军奋战是一件很压抑的事情,但是两年之后,当我再次站在幻维工作室,我觉得这是空间,把自己的创意落地为现实的空间”。


时坤与团队在拍摄现场

她继续解释道,“一个优秀的创意人员离不开顶尖的执行团队,只有这样,好的创意点才能被执行出来。这时候再看各位同事和老师,‘学习’这件事情就变成了更大的概念,比如说在创意设计上虽然没有专带老师,但身边同事面对工作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其他人的沟通方式,处处都值得我去探索和学习。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任性出走的那两年,待在现在的公司只会让我感到迷茫”

就这样,兜兜转转,时坤又回到了幻维,而这一次,一呆就是十年。


变数,带来意外之喜

“一边吸氧,一边提案,对别人来说是痛苦,对我来说是历练”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十年如一日地在同一个领域深耕细作,若非是安于现状,那便一定是对创意设计爱得深沉,时坤显然是后者。

从《这就是上海》系列城市形象片到羊年春晚形象片《家和万事兴》,从共产党全球形象片《共产党在路上》到CCTV2017新年形象片《脚步片》,再到今年进博会上海城市形象片,时坤非常慷慨地跟我们分享她参与的项目,每说完一个作品,她都会停顿一下,自己抽着气笑起来,她对于自己职业和作品的热爱是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的。

她爱这个职业,也爱这个职业带给她不期而遇和生生不息。她始终相信,有挑战,有变化,才好玩。

时坤跟我们回忆起她参加央视宣传片比稿的一段经历。团队本来只是抱着体验一把的心态,结果一不小心中了,紧接着的是更大的麻烦:一个月之内提交作品。“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开会,都在解决问题,之前三天才能解决的问题,一天就得搞定,你就会突然发现,当把整个团队逼到悬崖边上了,工作效率居然可以这么高。


凌晨4点,时坤与团队在拍摄《脚步篇》第一个镜头

包括之前他们去给西藏电视台拍摄形象片的时候,全组工作人员高原反应都特别严重,大家一边吸氧,一边提案,可能对于别人来说这很痛苦,但时坤却把它当作是一次历练,“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它会带给我一种新鲜感,让我可以更加任性地去理解生活,所以一直以来,我很愿意多动动,多出去看看,多探索一些”。

时坤说上大学的时候,喜欢看《易经》等一些“闲书”,里面关于人类法则的描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是她在创意设计领域一直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法则。


“舍”是最大的障碍

“创意设计是一个边积累边放下的过程”

与其他行业不同,创意设计是不具有累积效应的。相反,它是一个边积累边放下的过程

一方面,行业的变化需要他们不断积累,但是另一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难免会养成套路,时坤认为,许多人做着做着会觉得这个职业没有意思,就是因为他们难以跳出自己的“套路”,“即便很多客户是很愿意为这样的套路买单,但于自己来说,这是一种需要被突破的舒适”,她说,这个时候需要放下一些陈旧的东西,反其道而行。

进博会宣传片画面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更珍惜客户提出的不一样的要求。“只有这样,才会督促我去学习和寻找新的东西,另辟蹊径,然后不断地突破自己”。可能在多数人眼里,传媒行业非常辛苦,但在时坤看来,苦是相对的,而且与心态和环境有关,行业变化就已经让她有点应接不暇了,更别说产生倦怠感。

既然已经身在传媒行业了,肯定应该在这个行业里面努力找到并且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这是她对待工作的偏执和倔强。


不争高低,但有自己的立场

“不同意未必要反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完整的判断标准”

时坤说,她身上的这股任性和执着,是华师在她身上留下的最深的印记。

“黄佶老师那时候是我们的专业老师,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又执着的老师,你很难想象有哪个老师数十年都执着于研究龙的翻译问题”,时坤回忆道,“虽然不能说哪个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但黄佶老师对我的影响一定是最特别的,他身上的这股劲我至今记忆犹新” 。

作为华师广告学专业第一届毕业生,他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他们上摄影课,上素描课,也上文学课,历史课(至今仍如此)。他们窝在图书馆看书,看一些杂书,这当中的定位和兴趣自己去找,然而正是这种“散养”的教学方式,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焦虑的情绪。时坤的时间向来从容流动,有条不紊,她从来不急。

在时坤看来,华师大是一个极其重视通识教育的综合性大学,这与她所秉持的“综合性大学不是技校”的观点不谋而合。“华师广告学最好的一点就是给我们很大的自由,让我们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正如黄佶老师所说的,要保持质疑,即便有些事情你不同意,未必就一定要反驳或者说服对方,但是你心里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完整的判断标准。

说起对华师学子的印象,时坤忍不住笑了,“华师人太‘实’了,务实,踏实,毕业后接触到的校友,无论是公司的同事还是电视台的前辈,大都呈现这样一种风格。但是这种氛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你很难去讲,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一个校园氛围,你也不能讲华师的这种就是好的,毕竟在步入社会之后,你可能还是要面对许多比较实际和具体的东西,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单纯从自我感受上来说,肯定是华师的这种氛围比较舒服、自由,拥有更多的自我空间。”


不做剧本创作者,只做生活的搬运工

“能不能扔掉一些形式,不去玩那些很虚的东西”

华师人的这种“实”不仅体现在时坤身上,还渗透在她的作品中。

在其他宣传片还推崇使用演员的年代,时坤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不用演员,而是深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做一个故事讲述者?

她和团队也确确实实这么做了。如当年被网友称赞为 “上海最棒宣传片”的《这里是上海》系列,街头摆摊的报纸小贩,菜香四溢的老弄堂,勤劳质朴的城市建设者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止能看到现代文明的痕迹,也能感受到有质感的烟火气息。

当问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时坤笑称还是比较喜欢当年的《这里是上海》系列城市宣传片。

时坤在《这里时上海》拍摄现场

“一方面,这是我们第一次去做这种事情,尝试的热情和取得的进步都是终身难忘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这是我们风格转变的一个节点。在这之前,我们主要帮各大媒体做整体的形象包装,往往会强调时尚性和先锋性,这样就导致我们总是会刻意去迎合一些时尚的、搞笑的以及能够博得噱头的东西,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内容,但是拍摄完《这里是上海》系列,我对一些事情的理解开始偏向沉稳,拍这么一套东西去深入观察上海老百姓的生活,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是不是更能打动人,我开始思考怎么样能更生活化,更接地气,或者说我们能不能扔掉一些形式,不去玩那些很虚的东西?

正是秉持着华师人的这种“实”,时坤才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又一部情感细腻、视角独特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总是多了份 “人文关怀”和“对平凡的关注”。


勇于试错,但更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

“你得接受一定的失败概率,不要事事都去较真”

这看似一帆风顺和波澜不惊的创意之路,实则也深埋着无数的悸动。

她也有过被毙稿的经历,但是时坤没有过多提起,在她看来,任何一份工作有肯定就会有否定,这也是你必须去面对的一部分,“肯定会有一些东西去不断消耗你的热情,你的一些诚挚的东西,但是你要知道怎样保持自己这种状态,换句话说,你得接受一定的失败概率,不要事事都去较真”。

淡然可能是时坤最明显的人格特质。她从来不会一时的得失而去斤斤计较,或者是沾沾自喜,只是相比之下,她更擅长的是看到自己有限而珍贵的成果。

出海拍摄洋山深水港形象片的时坤

但是“看开点”并不代表没有追求,相反时坤倒认为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一定是要有自己的追求, “只是你不能过于理想化,万一哪天你把自己的弦给绷断了,对待这个行业的热情也会随之而去。”说完,时坤还打趣地举了个例子,“你看,即便是中国最厉害的那一批大导演,不是照样每年会拍很多烂片,更何况是我们呢?”,可想而知,她给人留下的印象大多与当下热门的“佛系”一语相关,当然,你也可以说她是一位中庸之道的践行者。

时坤还建议广告学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千万要有学科自信。“可能会有一些言论声称有一些公司说凡是学这个专业的人我一律不要,这明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我认为,专业、系统的学习所形成的专业思维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所以广告学专业的同学千万不要听信外界的一些传言,妄自菲薄。”

她始终坚信,做创意设计也好,产品策划也好,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你不能单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解决就业问题,你得愿意为之投入热情,找到一个能够给你成长空间的平台以及能够把你的想法变为现实的团队,然后再不遗余力。



文 | 蒋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