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钱进——经验材料中的逻辑:一次关于驻华外国记者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14浏览次数:970

        2022127日下午13:00,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博思论坛系列讲座在必威Betway东盟体育409教室和腾讯会议同步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副研究员钱进开展了题为《经验材料中的逻辑:一次关于驻华外国记者研究的反思》的讲座。现场有百余名同学参加,必威Betway东盟体育路鹏程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


  此次讲座中,钱进老师围绕自己在2015年所出版的专著《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驻华外国记者研究》进行讲述。他从研究的缘起、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问题的初步确定、研究方法的确定、研究的执行、重返理论这六个方面分享了驻华外国记者研究的经历,并在讲座最后从“难以抵达的现场”、“作为历史记录的田野”、“依然重要的问题”、“全球田野的新可能”几个方面讲述了十年后的新思考。

  驻华外国记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属性媒体。作为跨国流动的职业人群,他们的相互关系在剧烈的移动过程中建立、展开,并由此形成一个职业共同体。《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驻华外国记者研究》一书通过考察驻华外国记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观察共同体的构成、运作以及成员对其意义的感知,试图从共同体内部出发,探索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于实践的影响。

  首先,钱进老师介绍了自己所做的驻华外国记者研究的缘起。钱进老师在20074月和20082-20097月间分别在《纽约时报》上海分社以及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实习和工作,这段经历让他产生了去书写这段经历,并通过学术的方式审视这段经历的想法。同时,该研究项目也是对于其硕士论文选题的进一步探索,不仅仅回答《纽约时报》呈现出中国怎样的一个面相,还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呈现,以及如何呈现出这样一个面相。

  在研究主题的确定过程中,钱进老师经过了从“把关人”到“新闻生产”到“共同体”这样一个理论框架的建构过程最初,他尝试使用“把关人”或者“新闻生产”来作为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然而这两个理论框架所提供的视角都无法传达出他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无法表达他所看到的经验材料中丰富的内容。最后他把关注点放在驻华外国记者这个群体本身,在接触到“共同体”概念时,其中所提到的“记者如何通过他们的职业行动去塑造自己的职业行为,在社会系统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打动了他,钱进老师认为这样的概念能够展现他的想法和材料。于是,他的研究便落到讨论驻华外国记者这群人的关系如何展现,研究对象也从考察单个媒体转向了考察驻华记者群体

确定了研究主题后,钱进老师将研究问题初步确定为驻华外国记者群体的大致情况、外国记者群体在华日常新闻采集情况、外国记者群体内部沟通结构、在华外国记者构成共同体的可能性这四个方面。也就是后来书中“作为流动者的驻华外国记者”、“驻华外国记者新闻生产常规的重设”、“驻华记者共同体内部的沟通”、“焦点时刻中的共同体”这些章节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焦点时刻的必要性,在焦点时刻中,所有的紧张关系会集中爆发出来,可以看见日常中被隐藏被掩盖的东西,因此是共同体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的确定”和“研究的执行”两部分内容里,钱进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实用而具体的操作建议和心得体会。驻华外国记者这项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田野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通过田野观察,与记者们近距离接触,在现实场景中观察新闻文本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围绕此延伸出来的各种关系;通过深度访谈探究记者们如何理解和阐释自己的工作、身份和角色;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驻华外国记者的基本信息并对探究的范围进行拓展;通过文本分析寻求来自记者对自己行为意义的阐释。

  在问卷调查的介绍中,钱进老师从“问卷发放方式的确定、问卷发放对象的确定、问卷的成本控制、问卷的数据保存与分析”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反复提到了《外国驻华新闻机构名册》这样一本资料对于他的研究的意义,正是通过这本名册,他才能够获知这些驻华外国记者的邮件等信息,进而去给他们发送邮件,去咨询是否能够接受访谈,从而敲开了这项研究的“大门”。

介绍田野观察时,钱进老师特别强调了田野笔记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田野观察的现场,有些情景会触发一些想法,最好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因为离开这个情景之后,这个想法可能就很能再次被捕捉。如果现场不能记下来,也要在每天观察结束后尽快做回顾笔记,通过纸笔、手机、录音机等方式将一些细节、想法记录下来。

  谈到深度访谈的执行,钱进老师分享了当时的访谈经历——去到不同的国家,在全世界不同的地点,跟有着不同经历的人进行交流。他认为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体验是很难得的,也让人有满足感,因为这种生活体验能够让我们去跟很多陌生人交流,拓展世界观、拓展各种可能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也要制定不同的访谈策略。在访谈的过程中,要综合使用结构化、半结构化和开放性问题。


钱进老师研究中整理的访谈录音资料

  谈到文本分析,钱进老师从“文本的来源问题”和“文本中的多语种问题”进行了介绍。当时他主要通过新闻报道类传统文本和记者们在FacebookTwitterGooglegroups等发布的非传统文本进行研究。由于驻华外国记者有着不同的母语,他也使用了一些翻译工具来辅助文本的分析。

在这之后,钱进老师提到了理论的重新定向。在研究时,他最初使用了“共同体”的概念,但是通过观察,他注意到驻华外国记者中的流动状态,所以后来提到了“流动职业共同体”。他认为这是概念化又去概念化的过程,也是做出理论贡献的尝试。提到理论与经验材料的关系,他认为两者之间是不断变化的,不必要局限在其中一个方面,该舍弃的材料还是需要舍弃。

  最后,钱进老师分享了十年之后的今天对这项研究的反思。他认为奥运会前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外国媒体和中国是在相互试探和了解的过程。而目前这种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当时的研究对于现在来说可能是“难以抵达的现场”。正是这种难以复制,当时的研究某种程度来说是作为历史记录的田野。不过,关于“中国如何去理解世界,世界如何理解中国”在当前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全球化的背景,也给全球田野调查带来了可能,他鼓励同学们利用好全球化带来的学术机遇,多做有全球视野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