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第十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29浏览次数:1578

20221217日,第十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论坛由必威Betway东盟体育主办,主题为“探寻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新生态与新问题”,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必威东盟体育平台、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的青年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传播学问题,拓展传播研究的想象力。

   开幕式由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副教授李海波主持。必威Betway东盟体育院长、教授王峰,南京大学新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教授胡翼青分别致辞。

   王峰在致辞中表示,自己非常高兴能够到现场参与本次论坛,与各位学者交流传播学的问题。他提到,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有活力的学科和领域,而青年学者在这个领域当中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对于问题的把握也非常精准。王峰对参与本次论坛的青年学者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着年轻的活力,永远前卫,永远先锋,永远探索新问题”。

   胡翼青回溯了本次论坛的历史,并指出了论坛的意义——为青年学者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开拓眼界的场域,他认为“青年教师应该有更多的勇气到江湖上去闯荡,要看看自己的同侪都在做一些什么样的研究”;胡翼青还热烈地期望学者们能够“互相开炮”,真诚地探讨未解决的传播学问题,在充满质疑和挑战的学术环境当中不断成长。


   上午9:30,第一分论坛正式开始。第一分论坛由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副教授潘妮妮主持。

   南京大学新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助理研究员谢卓潇论文中以中国跨境购物活动中的物流媒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流动性和技术实践的区域变化及其背后的技术政治。谢卓潇通过研究指出,在当前边界越来越复杂、劳动越来越一致化的情况下,实体信息和物的流动媒介生态越来越越难以分割,我们需要对全球移动基础设施的面貌和它可见性的重塑更加审慎。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讲师吴静指出,媒介和法律彼此之间具有深层的历史和文化关联,法律既是一种规定手段,也是一种描述手;媒介同样是描述和反映社会的一种方式,法律与媒介均建构社会关系并影响总体社会事实。二者之间的同构性是以“媒介”视角讨论媒介与法律的依据和前提。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必威Betway东盟体育讲师陈拓探讨了离散夫妻能否以数字化手段弥合物理空间的割裂。她指出,数字化亲密无法弥合离散家庭因物理割裂而产生的矛盾,但在媒介技术与个体主义的共谋之下,离散夫妻极易陷入被数字化亲密“操控”的迷局中。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助理教授郗艺鹏在论文中指出,中国脱口秀文化实践的组织运作是在一个“准例外状态”的文化和政策环境下进行的,同时他还阐释了“准例外状态”对“例外状态”的继承与发展。

   下午13:00,第二分论坛正式开始,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副教授许德娅主持第二分论坛。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孙梦如认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且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同时她还提出了基于知识、信念和实践理论的序列中介模型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必威Betway东盟体育讲师周清清从传播偏好差异的角度比较关于疫情的学术传播和社会传播。该论文的目的是为关于全球新冠疫情的研究提供信息,从而消除学术界和社会团体之间的知识障碍和信息不平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研究员周慎通过对2019年至2022年间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玩游戏·救地球”(Play for the Planet)项目的76个生态主题游戏的分析,发现了它们在玩家参与游戏的自主程度与互动方式上呈现差异性特征,以达到使玩家形成绿色效能感、共情具身感、知识具象感的传播目标。在此基础上搭建起参与式科普游戏传播框架,为科普游戏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充分发挥游戏正向价值,应对全球共性挑战。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教授卞冬磊以居家隔离中的上海市民为例,探讨“植物作为媒介所激发的种种交流实践以及社会联结。借助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人们分享、转发和评论以植物为对象的图片,联结了同样处于困顿中的人群,在特殊时刻创造了城市的“情感共同体2022年春天,在不寻常的隔离生活中,与自然这一“非人、和室外这一“实体的交流实践,为反思寻常的传播研究提供了契机。

   下午15:30,第三分论坛正式开始。必威Betway东盟体育讲师张洋主持第三分论坛。

   安徽大学新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讲师徐天博探讨了民族志在被引入到传播学领域的过程中经历的两次重大转变,并指出两次嬗变暗示了人们对“传播”研究在认识论立场上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对民族志这一经典方法的省思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知识生产找到量化分析和理论批判之外的第三条路径。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段永杰以《人民日报》庆祝建党100周年策划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767篇专题报道作为文本,探析《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建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与政治逻辑。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作为文化权威的“架构者”,以区域及领域成就为权威的“论证者”,以先进党员为权威的“讲述者”,通过历史事实的陈述与观点论证、细腻动人的叙述性语言与情感触动,实现了事实传播与情感传播的双重逻辑。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特聘研究员陈芳鑫在论文中指出了传播领域在新闻的敏感度上有优势,在各领域对事实的接触、梳理和对各领域专业知识的介入上有优势,但是想要加深促成智库领域的成果推动,只凭对新闻和事实的敏感还有新闻撰写的技术并不行,还要有多个主要的嵌合点,随后她就这几个嵌合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田浩从介入性这一概念出发,结合上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多重新闻运动,梳理新闻生产环节中的介入性价值的实践主体与实践路径变迁。他指出专业新闻机构长期以来尝试以新闻生产介入社会实践进程并影响新闻受众。而数字时代的技术赋权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主动性,使得新闻用户得以积极地介入新闻生产环节。他还进一步提出,研究者应当尝试以“介入性”为价值锚点挖掘起数字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的复杂关联,并积极探索“介入性”价值之于数字新闻学的理论潜力。


   闭幕式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白红义教授宣读了获奖论文名单,分别是南京大学谢卓潇的Re/shaping the technologies of logistical media in China: Alongitudinal study of mainland-HK daigou、浙江传媒学院陈拓的《个体化视域下青年离散夫妻的数字化亲密实践研究》、安徽大学徐天博的《民族志可以研究智媒时代的媒介物吗?一个传播学认识论的省思》以及必威东盟体育平台卞冬磊的《作为媒介的自然:在封控隔离中重思人的交流》。

   最后,安徽大学新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副院长罗峰教授代表下届长三角地区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主办方致辞,诚邀诸位学者明年安徽再聚,论衡学理,追问真知。